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| 繼續訪問電腦版
影話﹕從《阿周電視》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22-02-24


有朋友提出,《阿周電視》專題也在講楚原的歴積,以及舊一港產片的種種,
其中一些地方講得好像不清楚,叫我可否補充一下。
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
【今日專題】2022-02-23 楚原最紅係拍七十二家房客 / 改編古龍無feel〈周顯 Samuel〉
(1)

分享至 : QQ空间
收藏
INSAFE System
關閉

4 個回復

倒序瀏覽
admin 管理員 2023-7-10 00:10:19
沙發
INSAFE System
關閉
影話﹕從《阿周電視》評論再談楚原影片
---《龍沐香》、「著名男演員」

我尊重別人的評述及見解。《阿周電視》周C博學多才、強聞博記,瓣瓣通,他很多內容10分精彩。
我這裏以一個舊電影人以及舊資料人(1970-2000電影資料)身份補充一下。

○《阿周電視》的YouTube中最醒神的是Samuel開頭讀出楚原是《龍沐香》的導演時,勾起我的回憶。
不過最不堪的是Samuel開口卻說他是「著名男演員」,真有㸃媽媽的。

五個字,錯了三瓣。楚原當然是個男的,
他是一個著名導演,不是一個著名演員,是一個著名老牌導演兼演員。
他導演過110部影片,有演過一百多部電影嗎?
演電視通稱為藝員,他離開演藝員行列已18年了,何來著名呢?

(2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admin 管理員 2023-7-10 00:10:39
板凳
INSAFE System
關閉
影話﹕從《阿周電視》評論再談楚原影片老土
---1960年代武俠片的風格

○Samuel找出的資料不盡可信。
撇開粵語殘片不計,高一檔的「國語片」自1960年代起已有武俠片拍攝。
首破百萬票房的是張徹的《獨臂刀》(1967)(注),
開新派武俠片先河的是胡金銓的《龍門客棧》(1967),叫好又叫座。

要注意,張徹那一批導演出來之前,國語武俠片(電懋和邵氏)武俠片都是十分老土的,
招式上都是兒兒戲戲的。
邵氏1960年代的武俠片多抄襲日本片的。
張老徹的風格,一方面倚賴唐佳劉家良的貢獻,一方面仿襲美國西部片的風格,尤其是配樂部份(陳勳奇配的樂)。
而《龍門客棧》既有扎實的武打、又有武意,更有濃厚的俠味,更不要說認真的歷史感了。

1967時楚原還處於低級的粵語殘片圈,怎麼會是「香港武俠片的開山鼻祖」呢?
《阿周電視》主持人基本上沒有「港產片的歷史種類」的概念。

《楚原在國泰時期作品及票房》
年份        作品        主演        票房/排名/當年首名
1970年        《玉樓春夢》        陳曼玲、楊群        10萬/70/207萬
1970年        《火鳥第一號》        陳曼玲、張沖        28萬/38/207萬
1970年        《龍沐香》        陳曼玲、高遠        13萬/64/207萬
1970年        《錄音機情殺案》        張沖、南紅        20萬/49/207萬
1970年        《我不要離婚》        陳思思、張沖        14萬/60/207萬

(3)

注﹕ 首破香港100萬票房的影片,一說是左派公司高遠、陳思思主演的《金䳸》(1966)。
同年的《春江之水越山來》據說也破百萬,但這部是大陸片。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admin 管理員 2023-7-10 00:11:07
地板
INSAFE System
關閉
影話﹕從《阿周電視》評論再談楚原影片
---1960年代武俠片的武打風格

○研究港產武俠片,定必要研究其武打招式的源流,以及武術指導的貢獻才行。
○據我的記憶,1960年代在國語武俠片武打部份起作用的是左派導演張????炎導演,
他導演的《雲海玉弓緣》(1966),武術指導就是唐佳和劉家良。
當時左派公司(長鳳新)是很少拍武俠片的。
據說,唐劉二君旋即效力於張徹(不知是不是張????炎的推薦),令邵氏武打片發揚光大。

武打片是分很多種的,我我們眼中,楚原原的武打片是不入流的。
(我初入行時,目睹過當時國泰影片武打之渣,以及邵氏張家之精湛突出的區別。)

1970年時楚原入鄉隨浴,在國泰首作《龍沐香》就是一部垃圾武打片(內容我忘記了)。
《龍沐香》武術指導是陳觀泰與陳少鵬。
想不到陳觀泰未成名之前是一個武指,時年25歲,
後來被張徹吸收主演《馬永貞》(1972)
陳少鵬暱稱盲沙,當年是一個中佬,估計是與唐佳一類的粵語殘片佬。

楚原入邵氏、初期拍的也是一堆平庸武打片(如《火併》等多部),

(4)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admin 管理員 2023-7-10 00:11:34
5#
INSAFE System
關閉
影話﹕從《阿周電視》評論再談楚原影片
---是個百搭導演

○其實,楚原當時(1972年)已經算是一個老牌導演(15年導齡),
仲未滑瓦,但已失去粵語殘片時代的清新及銳氣(比較上)。
楚原公認是個絕頂聰明的人,有小聰明、有編劇底(師承秦劍),又勤力。
他什麼影片都識拍D(甚至識拍台灣瓊瑤式影片),是個百搭導演。
前面講過,他是揾食為主。

他有小創意,但不是一個埋頭創作的導演,
他不會跟你鑽心鑽肺地提煉內容(譬如好像以後新浪潮導演般),
他的電影技巧只是穩健(當時來說),並不高明。
總之係effective,快手(類似今天的王晶和邱禮濤等人)!
人際上又很得人緣,長撈長有。

○粵語殘片時代,他被視為一個「文藝片」導演(注),
被認為是一個擅拍寫實社會片(粵語殘片的類型片)好手,
觀看他的粵語殘片list,武打片並不多有。
他當然有追求藝術創意的時刻及努力,我們(1970年代初)訪問時他透露過,下邊談。

(5)

注 ﹕「文藝片」一詞甚多岐義。 在當時,文藝片傾向於情愛片的意義。
在後來,文藝片=除了動作片、古裝片、笑片、咸片和鬼怪以外的社會、人文寫實片及情愛片的通稱。
但在現今大陸,文藝片等如藝術片,令我輩中人昏倒。
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